第1章 召陵之盟(上)

  楚灭申、息、邓等国,伐黄服蔡,进郑。郑不敢撄其锋,求齐。其时楚自称南蛮,不尊华夏礼仪,而齐在管仲改革下国力强盛。

  因此齐桓公率齐、宋、陈、卫、郑、许、鲁、曹、邾八国联军攻降楚之蔡,蔡不战而溃,继而陈兵楚境。然而楚兵力雄厚,双方都不敢当真短兵相接。

  两军在由春相持到秋后,楚派大夫屈完与齐军讲和,齐桓公允,率齐军退召陵,楚成王亦前往召陵与之结盟。

  春秋,召陵城,齐桓公吕小白率领众大夫会见楚成王熊恽。

  召陵城东郊,临时用土堆起了一个浩大的祭台,土祭台呈四方形,四角插上齐楚旗帜。

  这日风大,加之地处郊外地势开阔,旗帜迎风飘扬。四方形浩大土祭台上又用木材搭建了一个圆形高台,祭台有阶梯通上高台,乃是依照彼时天圆地方之说搭建而成。圆形高台离祭台高约一丈,阶梯九层。九乃极致之数,此次会盟背后的含义不言而喻。

  此时齐楚两国军队已经来到祭台下,齐桓公率领齐军声势浩大,此刻来到这祭台下的兵士放眼望去不下万人,兵士排列整齐,甲胄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,前排战车更添威武雄壮之感。

  另一侧,因召陵离楚较远,楚成王只率了一千军士来到,这也正显露出楚成王胆识过人。不过这一千兵士个个高大威猛,一丝不苟,气势丝竟毫不输于十倍于楚的齐国士兵。

  齐军当先一人正是齐桓公吕小白。只见吕小白身穿一袭红色深衣,深衣与周朝之前的服饰不同,并非上衣下裳,而是上下连成一体,有些类似连衣裙或袍子。

  红色深衣绣满金色龙纹,宽袖,袖口裁边细腻,绣白色云纹。由于春秋时期还没有纽扣,小白在腰间系一条丝质的绅带,绅带的正前方别着玉带钩。

  此玉带钩乍看有点像玉如意,一端卷起,另一端平伸,卷起端刻成龙首。

  在玉带钩的右侧,腰间的绅带上还挂着一枚青玉龙挂件。该青玉龙挂件不像是年代久远的样子,倒像赶工雕刻而成,可见对于今日的会盟小白异常重视,碧绿的青玉上似有一龙腾空欲飞。

  小白此身穿着简直就是高调的奢华,不简约又不简单。配上他的国字脸与唏嘘的胡渣,五十多岁成年男子的魅力和意气风发显露无遗。

  他对着迎面走来的楚成王熊恽双手前后交叠以示礼仪:“‘楚侯’果乃人中之雄,今日一会,相见恨晚呐!”“楚侯”二字吕小白有意说得略重。

  熊恽身材高大,脸侧长满络腮胡,但眼睛极小,显得有些猥琐……

  熊恽一边回礼一边心道:“好你个吕小白,老子做楚王都几十年了,老子的爹也是王,老子的爷爷也是王,今日还是第一次被人称作‘楚侯’。这也就不跟你计较了,人中之雄怎么听着就如此别扭?你自己穿一身龙,就不能叫我人中之龙?老子是熊氏,人中之雄是夸我呢还是骂我呢。”

  心念电转,嘴上却是不慢,熊恽笑道:“桓公过奖了,本王一见桓公亦有相见恨晚之感呐。桓公这袭深衣当真合身,龙纹更是栩栩如生!”

  齐国此次联合八国伐楚乃是打的尊周氏之旗号,熊恽特地指出龙纹便是在讥笑桓公挂羊头卖狗肉,名为尊周,实则图霸。

  “好你个贼眉鼠眼的熊恽,真没亏了你这双猥琐的小眼。叫我桓公,你却自称本王。”小白心中腹诽。但衣着服饰被熊恽直接一语点破还是让小白老脸一红,心道:“看不出管仲为人严谨刻板,准备的衣裳却如此骚包……”

  脸红一瞬即逝,吕小白道:“楚侯兵强马壮,然先祖姜太公辅佐武王歼恶匡正,我等后辈自当谨遵教诲,团结辅佐周王社稷。今日齐楚齐聚,今日之后,互为同盟,守望互助,匡扶尊周。”

  这就是不讲道理的以历史底蕴压人了。哥是姜太公的后人,哥根正苗红!他说要奸恶匡正,楚国正巧自称南蛮并非华夏正统,自然意味着此次结盟需以齐国作为主导,吕小白能够成就春秋首霸果然亦非省油的灯。

  熊恽微微一笑,没有计较:“自当如此。”

  说罢他望向小白身后众人,只见众人中隐隐以当先一人为首。观此人,脸上有皱纹,乍看似尚未花甲,细看又似年过古稀,但微笑自信,似胸有沟壑。

  熊恽问道:“先生年过半百仍仪表不凡,想必便是管子?”熊恽实在看不出此人多大岁数,故只能往年轻了说。

  管仲上前一步,但仍落后于齐桓公小白,双手交叠道:“在下管仲。”

  熊恽道:“有管子此等大家襄齐,无怪齐国兵力日盛!”熊恽微笑看向小白。

  桓公面露不愉,一闪而过。

  不过这不愉之色又怎能逃过管仲的双眼,他微笑道:“实乃桓公胸襟宽广,统驭有方,夷吾不过听命行事罢了。”

  以一国之尊行挑拨之事,熊恽当真猥琐。难怪管仲以其名“夷吾”自称,而不再以其字“仲”自称了,顿时显得与熊恽疏远了许多。

  “听闻管子不仅是相才,自身武功更已是出神入化?”

  “楚侯谬赞了,在下年事已高,练武也只为强身健体,希望能在这世上多留几年辅佐桓公罢了。”

  “是么?”熊恽呵呵笑道,看向管仲双手,无茧。再想起管仲首句言语乃是“在下管仲”,以“在下”自称乃是武林中人居多,只是管仲虽在齐国政绩显赫,江湖上却并未听说有他这么一号人物。

  “哼”此时熊恽身后一少年发出一声嗤笑,熊恽眉头一皱,转头看向发出声音之人。待看见是此少年,他微微一笑,并未责怪。

  小白稍感惊讶,熊恽此人虽给人猥琐之感,但御下极严,楚国众大夫鲜有敢不礼之人,而对这少年,熊恽似乎与众不同?

  管仲亦看向此人,这少年顶多十二三岁,绝不过舞勺之年,似稚气未脱,但剑眉星目已有轮廓。身材修长,身高亦已有落冠之长。与众大夫身着深衣不同,该少年上衣下裳,窄袖,腰左侧的绅带上挂着一柄青铜佩剑。

  这青铜佩剑比当时流行的宽厚大剑要小一号,但长度并无减少,反倒与后世流行的剑更相像一些。在当时能把剑打造得如此之薄,如果再能不损其坚韧,那绝对能算得上顶级工艺。剑穗上串着三粒青玉,青玉呈水滴状,三粒水滴青玉一般大小。

  在见到这剑穗上的三粒水滴状青玉时,管仲瞳孔猛的收缩,并未责怪这少年的无礼,而是恭敬的对吕小白道:“君侯,吉时已到,请君侯、楚侯上祭台。”

  “有劳仲卿了。”

  管仲乃齐国宰相,在齐国是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的角色。按照春秋的惯例,诸侯国的宰相其爵位均为上卿。那为何桓公不称呼管仲为仲上卿呢,难道小白对管仲不满?

  不然,实则管仲是春秋唯一的例外,官居齐国宰相,但其爵位只是下卿。因齐国的国氏、高氏二卿由周天子任命,而管仲为桓公所任。齐国能有如今的国力管仲居功至伟,小白心知肚明,因此称管仲仲卿以示尊敬。

  小白说罢,与熊恽一起连同众大夫一同登上祭台。

  无人注意管仲有意落后几步,至一佩剑大夫身侧脸色凝重悄声道:“去城内请鲍叔牙速来!”

  【作者题外话】:前三段本想作为引子,但提示不够2000字不能上传,就一起放第一章了。